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第二百七十六节 新鲜出炉的南洋公司(六)

第二百七十六节 新鲜出炉的南洋公司(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广州也得有个代理人,”许延亮说。

“嗯。不过这两人倒不见得需要是全职人员,只要是认同我们公司宗旨和经营方针的元老就可以,算是兼职。”周围说,“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董事的席位。当然要有入股才行。”

大家都无异议,接下来周围开始谈的行动计划

“我的打算是先搞湄公河三角洲。”周围指着后来的西贡地区,“元老院现在最不安的问题是粮食。拿下西贡,有助于粮食安全。”

“那地方开发度不行。”王恺摇头,“有开发,但是很我们那个时空相差甚远。”

“哪里?”

“三亚。”许延亮说:三亚特别市当初虽然是为了外运当地的铁矿石和其他特产设立的,但是元老院一直对它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三亚一直获得大量的政策、产业和资金上的扶持。不但享有特别市的级别,在各种贸易协定中元老院都把三亚列为开放口岸,很有要发展三亚的外贸的意思。

但是三亚的外贸总体来说并不太成功,虽然它有良好的海港,但是三亚距离元老院的统治核心区还是交通不便,商品运输不便。对于很多外国商船来说,到三亚贸易,除了少数货物之外,大多需要较长的等待船期。货物的可挑选余地也不如临高和广州来得大。

“……这些都是三亚的劣势。不过正因为是劣势,我们去三亚会得到市政府欢迎。想来很多方面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比我们在广州或者临高要强得多。从三亚出发下南洋也更便捷。缺点是台风比较频繁。”

“说得也是,外贸总公司在这两个地方都有很强的势力,我们去了也没什么意思。”王恺说,“其实选高雄也可以,邻近福建――那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输出地。”

“所以我们还要殖民嘛,一边收购粮食一边开发。”周围说,“实话说仅仅靠贸易能弄多少粮食?不如直接从当地获取来得快。对了,农委会那些人不是最喜欢搞大农场吗?到了湄公河三角洲他们可以随便圈地――这个诱惑应该够大了。”

“高雄的基础建设太差了。”周围摇头,“而且还有荷兰人杵在那里。”

会上很快做出了第一项决定:南洋公司的总部迁往三亚。

“那东南亚公司呢?”

“也一并迁走。”周围说,“我们和东南亚公司其实就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而已。但是我们得在临高有个办事处。照顾公司的利益。”

“这得是元老才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