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第二百四十一节 逍遥墟风云(二)

第二百四十一节 逍遥墟风云(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个方案最大的缺点是需要镍,而元老院眼下只控制广西几个小镍矿,即未能大规模开采,镍的工业需求还很大。导致在元老院治下镍价高于银价,白铜的价格也略高于首饰用的s800银,但是考虑到更换货币的麻烦,以及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镍矿开发,最终还是采用了黄铜覆白铜内芯方案。既然原料不足,暂时只做少量发行,主要发行1分币。

至于文币全部采用硬币,原先的纸币回收后逐步淘汰。它只有一种面额:1文。

这种辅币的材质,元老院有过包括玻璃币,陶瓷币、竹签币等奇思妙想,但是最后讨论的结果还是发行铁币。主要材料是熟铁,压制成精美的硬币后再热浸镀锌,不但能防腐蚀,而且能赋予货币银光闪闪的色泽。.

吹牛者

/55/55916/l

因此,本来指望纸币薅铸币税的五道口元老,一直想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

经过简单的梳理和和工业口的商议,最终定出的方案是发行四种银币,即1圆、半圆、贰拾分和拾分。后两者采用银铜合金。同时对应发行四种面额的银币兑换券。

另发行伍分和1分两种分币。同样是硬币和纸币等额流通,以硬币为主。1分的硬币材质采用的锌合金镀铜的硬币。这个方案在旧时空被广泛用于小额硬币,比如着名的林肯头像一美分。

单质锌的冶炼历史并不长,明朝晚期才成功提炼单质锌,而之前的锌都是和铜矿一起冶炼得到的黄铜,因此明朝在明朝锌依然是和锡一样属于高价金属,可以支撑其分币的面额。

锌在元老院的金属库存中并不贵乏,拿下广东之后更是大幅度的扩展了其来源。用来制作次级辅币大致够用。

但是伍分的材质让大家犯了难。一个五分要相当于五个1分。仅仅把钱币尺寸稍稍放大,改个图桉是不行的,必须和1分有明显的区分,以支撑其面额,提高民间接受度。同时提高伪造难度——这些硬币同样要大量流通到没有防伪意识的乡间。

造币厂的设计是采用双金属货币。这种双金属货币,古代多国政府都试过制造,结果是制造工艺过于困难,一直到20世纪才成功用在流通货币上,因此元老们对其防伪性能有充分的信心。

一开始的方案是紫铜内芯,黄铜圈的

硬币,但是结果是内芯过于软,容易和外圈结合不紧密脱落。而且紫铜和黄铜在锈蚀前色泽差异过小,不利于和假币区分。

后来改进的方案是黄铜覆白铜或者银铜作为内心,黄铜作为外圈。这个方案内外圈结合良好,内芯有漂亮的银***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