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第四十四节 林全安的新买卖

第四十四节 林全安的新买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我也不知道。”林全安摇头,“我只听人说过,海运难行,遇到风浪漂没,顷刻便是倾家荡产。大家宁可用漕船,纵然路上沉掉几只,总不会全军覆没。”

双方草签了一份备忘录,随后约定三天后正式签署协议并且公证存档――这种商业习惯现在正在全临高推广之中。

“南北货的买卖我们是不懂得,不晓得林掌柜有什么见教?”司凯德问道。作为殖民和贸易部的人员,他对这件事情远比情报局热心。

“南北货是很赚钱的买卖。”林全安说,“不过我也所知不多,只是听人谈起过。”

林全安的想法是,万有到扬州设置总号,然后在南京、京师、苏州、杭州各设一处分号即可。

在扬州设总号便于运输。南北货赚得就是地区差价。而且这个差价非常之大。福建的笋干,在当地不过几钱银子就能买上一篓,运到京师,就是几钱银子一斤了。苏州的洞庭红橘子、福州的蜜桔,产季的时候多得只能倒掉,贩运到北方就是南方珍果;海参鱼翅,在山东不过分把银子,运到江南和京师就是珍馐美味……

“干”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自己当初要不是豁出去了挑着一担蔬菜去去百仞滩卖,不是给澳洲人当向导去苟家庄,怎么能有今天的家业?林里当年也和澳洲人做买卖――他见好就收,现在沦为一个佃户,吃点自己的残羹剩饭过日子。

自己若不是抓住这个机会,将来也过是过得舒服些的林里罢了打听了主意,便叫人去合作社酒楼预订了一桌酒席,静候这位江长前来谈生意。

没想到下午来得还不止江山一人,自己的老相识熊卜佑,还有一位不认得元老――他自我介绍叫司凯德的一起来了。

他们似乎料定他一定会同意这次商业冒险。

但是大宗的货物南北运输,在过去除了走骡车之外就只有依靠运河。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漕船运输。每年漕船上行运粮都允许漕军随船携带私货,至于下行空载,带货就更是漕军的一笔的重要收入了。

扬州是运河上南北交汇的重要口岸。在这里设总号,无论北货南运,还是南货北运,都可以就近接洽漕船分拨运输,而汇款寄信也可托漕船顺路递送,非常的便利。

至于四处分号所在地,一来这里都是商业繁华的货物集散之处,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居民消费水平也高,用来门市销货,无论零售整趸都很便利。二来可由此地坐庄或者派员收购附近的土产。以杭州来说,在杭州不但能够就近收购两浙地区的各种土产,从此地出通过徽杭道可以深入皖南山区,收购茶叶、笋干等各种山货,也可以直下福建,收购福建的各种土特产。

“为何不走海运?”

林全安一愣,江南往京师走海运,这是他从来没想过的事情。毕竟这两处之间的物资和人员流动向来是走运河的。

“三年前,我们刚到临高的时候,是红眉毛绿胡子的吃人妖怪,你就敢挑着一担蔬菜找上门来卖。难道现在就没胆子去大6上做生意?”熊卜佑笑着说。

和澳洲人的合作事宜谈得很顺利。双方约定合资成立一家新字号,取名“万有”。这家字号的总号不设在临高,具体的位置待定。利用运河的便利条件贩运南北货物。

“万有”的资本定为十万两,以白银计算。林全安出资五万两,占股本的45%,澳洲人出资五万两,占51%――多占的6%是作为穿越集团提供的各种后勤和安全支援的报酬。另外4%为官中股。所分利润供员工福利和支付应酬费用花销。

双方约定,所有投资款在一个月内存款到在德隆银行开设的公司账户上。以后所有金钱往来一律通过德隆的票据进行。这样的做法当然即便利又安全。但是在穿越集团来说等于一次性无偿回笼了五万两白银。至于穿越集团的投资,不过是划一笔账而已。

在经营管理上,由林全安出任管事店东,元老出任大掌柜,人事和财务权力由元老掌握,林全安知道这个买卖里自己多半只是作为一尊菩萨供着而已,平时可能需要自己出面应酬。所以对此并不多争论。反正澳洲人赚钱的本事只比自己大,不比自己小。而且对方许下了“保本分红”的诺言。即买卖若是亏折本钱,他只是不享受分红,本金一概保全;若是有利润就按比例分红。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损失几年的利息而已――说起来临高这地方也没什么地方供他放款取利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