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历代王朝更迭 > 第86章合纵策略

第86章合纵策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燕国能够偏安一隅,免除兵战之祸,全因强大的赵国无意地充当了屏障。苏秦说,秦国和赵国打了五次战争,秦国只胜了两次,赵国胜了三次,双方互有死伤。秦、赵交战,两败俱伤,燕国默然静观,可以说是坐收渔利,因为秦、赵力量被削,无力也无暇攻打燕国。

如果秦国攻打燕国,军队必须穿越云中和九原,翻越代郡和上谷,远途跋涉几千里,不划算。即使秦军占据燕国,也不一定能够守住,因为燕、秦之间有强大的赵国。秦国想称霸天下,赵国也有这样的想法,秦军劳师远征,赵国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一定会趁机削弱秦国。因此,秦国不是燕国的外患,燕国不应该将忧虑的重点放在秦国。

秦国崛起后,对别国虎视眈眈。燕文侯怕遭到秦国的攻打,所以有心结交秦国,让秦国保护燕国。

连横的要旨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如果燕国侍奉强秦,无意中就促成了强秦的霸业。为了击毁强秦,苏秦采取合纵策略,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这里的“强”就指秦国,“众弱”指强秦以外的所有国家,甚至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山国。

成功转移燕文侯的视线后,苏秦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赵国身上。苏秦说,赵国与燕国接壤,一旦发生战争,赵国几十万大军立刻齐集边疆东桓(今河北石家庄市东),陆续渡过滹沱和易水,不出半个月,燕国都城必然被困。

经过一年多大锥刺腿、流血至足的痛苦磨炼,苏秦学成《阴符》,决定再度入世。《战国策》记载,苏秦学成后说:“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意思是,苏秦已经有真本事了,能够在天下畅行无阻。

学成后的苏秦决定再度出世,施展自己的抱负,但苦于没有路费,他只好费尽千辛万苦从邻居处借来一百钱。别人都视苏秦为无业游民,借钱之艰难,可想而知。

苏秦从此踏上了艰难的游说之路。

苏秦学成时,魏国已经沦丧为二流国家,不是秦国的对手。考虑到只有赵国最方便、最有实力抗衡秦国,苏秦前往游说。

可惜,赵国外强中干,是一个看似强大,实际很腐败的国家。赵国国君赵肃侯任人唯亲,让他那无能的弟弟出任国相,人称奉阳君。奉阳君不懂军国大事,只喜欢华美的言辞,对苏秦的那一套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

苏秦的话语给燕王成功造成了这样的印象:燕国夹在秦、赵这两个强大的国家之间。秦国是燕国的手足之患,不足为惧;赵国则是燕国的心腹之患,令人担忧。苏秦的迷雾散布成功,燕文侯突然发现在他的卧榻之侧,竟然躺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猛虎,不能不害怕。

这时苏秦告诉燕王,如果燕国参与合纵计划,合纵诸国连为一体,实力必将大增,一定能够与强秦抗衡。

燕文侯听到合纵策略,喜笑颜开,说赵国、齐国、楚国都是大国,对燕国的威胁极大,如果这些国家都参与合纵,燕国定能安然无忧。

成功说服燕国参与合纵之策后,苏秦的人生开始有了转变。燕文侯将相印交给苏秦,并大赠其车马、钱财、宝物,命苏秦游说赵国,力求实现合纵。

失落之余,苏秦离开赵国,冒着狂风大雪一路北上,来到小小的燕国。苏秦苦等了一年多,才见到养尊处优的燕王。

燕王难见,因为燕国偏处北方,受到强秦的威胁很小。国家没有外患,国君对人才的需求就不那么热切。此时的燕王是燕文侯,苏秦抓住这个要害,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

从地理位置看,燕国的东方有辽东,北方有林胡、楼烦,西方有云中、九原,南方有滹沱、易水。易水,就是因侠士荆轲渡过而成名的地方。这些都是小国和部族,对燕国构不成威胁。

就军事力量而言,燕国的军队有几十万,战车600多辆,战马6000多匹,粮食储备够吃几年。燕国地狭兵多,粮食储备充足,国君根本不用担心亡国之祸。

再说,燕国南部的碣石、雁门一带很肥沃;北部土壤不好,但盛产红枣和板栗。苏秦开玩笑,说即使燕国庄稼歉收,光吃红枣和板栗,百姓也不会饿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