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七百八十一章: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

第七百八十一章: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振大肆收受贿赂,凡入见者,少则需进百两,多则上千两,令官场之上,行贿之风盛行。

所以即便是看过了百年风云,朱祁钰在推行每一项政令的时候,依旧斟酌再三。

毋庸置疑,这其中,财政问题是重中之重。

治国之道,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最紧要的,无非财政与吏治而已。

国库有钱有粮,官员能奉公自守,国力自然蒸蒸日上。

上林苑一事,说白了,是吏治的问题。

那时初到淳安县上任,海瑞便揭开了官场上最大的一块遮羞布。

区区一个七品县令,每年的常例银核算下来,近两千两银子,是俸禄的十余倍,这还是在‘两袖清风’,不贪渎,不受贿的情况下,官场上下默认的收入。

全国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一百六十三个府,三十二个州,一个个的官员,趴在百姓的身上吸血盘剥,恶之若此。

然而在嘉靖的耳边,日日回荡的却是皇上圣明,天下太平,万民称颂,海晏河清。

日子久了,嘉靖自己都相信了,安心在道观修道,岂不知,大明社稷,已在他手中走向了倾覆的道路。m.

朱祁钰心里清楚,像是陈庸这样的人,朝廷里大把大把的。

身在一个冷清衙门,前途无望,满脑子只想着怎么捞银子,保官位,贪腐行贿两项全能,但是唯独不会好好做事,这其实是如今很多衙门的现状,尤其是地方上,这种状况并不罕见。

而且说起来,这种风气之所以会兴起,其实和王振脱不开关系。

往前倒太宗,仁宗,宣宗朝,别的尚且不说,至少吏治尚算清明,这其中既有洪武朝严刑峻法的威慑,也有历代天子的约束。

但是到三杨逝世,朱祁镇偏听偏信,任由王振擅权,短短几年的时间,吏治便受到了彻底的破坏。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也是朱祁钰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话。

朝无正臣,天子必受蒙蔽,即便帝位坐的再稳,眼不见百姓苦难,耳不闻天下真相,则社稷终将崩塌倾覆。

正因于此,很多的手段,朱祁钰不愿去用,有些底线,朱祁钰也不愿去破,所以很多时候,他选的是更难走的路。

可是路越难走,或许正意味着,那是对的方向。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须得时时刻刻谨慎小心,不可放肆妄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