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八百一十三章:改革还是变革?(上)

第八百一十三章:改革还是变革?(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是强盛才会让文学作品不断地出现,那代表的是民生富足,也是社会发展欣欣向上,有了足够的富足安康土壤才会诞生那么多的文人墨客。

吕哲现在的目光已经转向国内的民生治理,新做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预计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到一千万贯。期望能够在“第一个五年”的计划中将学堂遍布到全国各地。

除了重视教育,吕哲划拨到生育相关的资金也达到了二千万贯,而不是外面传言的一千万贯。庞大的资金除了下发到多生育的家庭中去,也是在为卫生硬件奠基,毕竟只有卫生条件适合才不能因为多生育而晾成悲剧。

提升疆域内的卫生硬件对国家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也是保证国民健康必须要做的之一,首期的卫生硬件是针对疆域内的医匠进行财政辅助,其后将会聘请来自民间的医匠在固定的地方设立诊所,条件达到预计要求之后大一些的医院就会设立。

不过说实话,吕哲想要的就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和辅助作用。国办的东西无论开头的意愿是多么美好,到了后面也肯定是会变得浑浊和藏污纳垢,他更加期望的是民间私办,毕竟国企是铁饭碗,服务人员尖酸刻薄是常见的事情,更恶劣的多得是。民间私办却是会争取业绩,竞争上的激烈也会避免很多公职人员的傲慢无礼。

“三国?周郎?赤壁?小乔?”赵歇似乎已经喝了不少?他懵懵地问:“那是什么?”

现在有赤壁吗?现在确实是有赤壁,并且离南陵也不算太远。不过什么三国,什么周郎,什么小乔,很多都是没有的事和人。

吕哲才不会去解释什么,他还在琢磨着有没有什么诗与长江搭上边的,好再连一个字都不用改给“吟”出来。

其实在场的人也不会去管那么多,哪怕是吕哲随便吼一段“天上一朵云,地下一坨‘翔’”之类的东西,他们也能轰然叫好。谁让他们要么是在等待发落,要么是期望吕哲能对他们做出最好的安排呢?

接下来吕哲又念了几首与长江有关的诗,事实也是不管吕哲念出什么诗,谁都是击掌叫好,至于诗是什么意思又想要隐喻什么,能听得懂的人没有几个。

新一轮的民生资金投入是一万万贯,原有的基础上强化道路建设用到的资金就需要至少四千万贯,更加别提一些搭桥和水系治理方面。另外一部分资金也会被用于到各郡县的城墙拆除。还有就是一些新城市的建立。

是的,吕哲经过与文武官员的长时间讨论,新帝国成立之后各郡县的城墙都会进行拆除。他们一致认为帝国成立之后,本土已经不会产生什么威胁。也是应该防止地方割据,更是需要减少各郡县因为修缮等方面的投入。

其实吧,还有一个是经过讨论产生的话题,城墙的作用是用来防御。但也是限制城市发展的障碍,毕竟城市的人口大体是在增加,城墙却是限制死了城市的范围。因此普遍认为拆去城墙之后更有利于各郡县的民生和经济上的灵活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扶苏就是其中一个能听得懂的,他还是一名公子时,对文事远要比军事来得有兴趣,此刻他就在品味:“不对啊,怎么听着像是一个君王在面临绝对的困境时才会有的诗?”

扶苏那么想就对了,南唐后主李煜当时就是面临绝对的困境,是在被毒死之前作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作完这两首诗,李煜也就消失在人世间。

吕哲似乎是察觉到扶苏那怪异的目光,他瞅一眼满脸茫然中带着好奇的扶苏笑了笑。

不顾场合又不顾意境的剽窃很恶劣,吕哲却是没有觉得半diǎn不好意思,对于他来说现今匮乏的文风是一件十分美中不足的地方,军队在向外不断地扩张,国内的民生也在蓬勃发展,只是没有能够偶尔听到来自于谁作出的美好诗篇似乎不像是一个盛世。

华夏历朝历代,只要是能与盛世稍微搭上一diǎn边的,哪一朝和哪一代文学作品不是像泉涌那般地涌现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