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丞相请辞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丞相请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众官员一听,皆是拜道:“悉听陛下吩咐。”

刘进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御史大夫便缺席了,诸位议一议,九卿之中,谁堪任御史大夫一职位。”

他正处于五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他想来,若是谨小慎微一些,在丞相位置上干到死,真真正正的享受后半生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那种感受。

然其梦想落空了,即便是当了丞相,恐怕也只能最多干个十多年了。

但无论别人怎么想的,田千秋却是感动的老泪纵横,伏地拜谢道:“老臣谢过陛下恩荣。”

刘进起身虚扶一下令田千秋起身,方才道:“田丞相,在丞相离任前,朕尚有一事当请教丞相。”

“陛下请吩咐。”田千秋问道。

具体起来拢共这么几项职责:

一是封驳诏令,谏劝皇帝。汉景帝时,丞相周亚夫曾劝戒皇帝不要给外戚王信赐封,即属谏劝之例。但是,封驳诏令,谏劝皇帝,势必会触及皇帝的权威。因之,在汉代,如果丞相与皇帝的意见不一致,而封驳不听,谏劝不行,则表明丞相已失去皇帝的信任,丞相则应自行辞职。例如,景帝欲封匈奴来降的徐卢等五人为列侯,丞相周亚夫劝阻。“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这种丞相辞职制度,其实质是为了保证丞相与皇帝之间的一致,以进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二是用人荐贤,任免官吏。丞相具有用人权,而且以用人是否得当,能否任用贤能作为其第一要务。汉武帝时候,公孙弘当上丞相后,董仲舒劝公孙弘道:“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惟须贤左,以成圣化。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广选举之门。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下士之意。”要求公孙弘学周公礼贤下士,使“奇伟隐世异伦之人,各思竭愚,归往圣德,英俊满朝,百能备具。即君侯大立,则道德弘通,化流四极”。丞相执掌用人权的典型,莫过于武帝时的田蚡。“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虽然田蚡用人遭到了武帝的讥讽责备,但这只是田蚡行使权力时的过分以致妨碍了皇权所致,而并不是说丞相没有用人权。恰恰相反,西汉丞相,都把能否用人作为自己的本职。不过,丞相的用人权限于将相以下,如果荐举将相则为越职。

三是桉事不请,先斩后奏。西汉丞相,可以不经请示皇帝,直接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相应事务。对于可处死刑的桉件,丞相可以先斩后奏。例如,丞相田蚡,“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桉之。上曰:‘此丞相事,何请?’”景帝时,丞相申屠嘉认为内史晁错有罪,请杀晁错,景帝不准。“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为错所卖。”从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错乃请之”来看,先斩后奏为丞相职权所允许。

四是领国家计簿,掌户口土地图书。按《汉书·匡衡传》所载,丞相要负责“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

刘进先是看了一眼桑弘羊道:“若丞相离任,丞相这之职,谁可代之?”

田千秋道:“老臣以为御史大夫乃丞相之贰,御史大夫桑弘羊任职以来,功绩卓着,定可胜任丞相之职位。”

刘进一听,点点头,心道:“这老头还行,也不枉我给你机会给桑弘羊卖个人情。”

他直接说道:“既然如此,丞相田千秋卸任后,由御史大夫桑弘羊接任。

诸位可有异议?”

四是考课官吏。汉代对官吏的考课实行上计制度,在中央,由丞相和御史大夫负责受计。“考绩功课,简在两府”。对地方郡国长官,“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

五审理京畿上诉桉件。凡京畿各郡上诉桉件,由丞相负责审理。

其职权从人、财、军皆有之,谁当皇帝谁不忌惮?

刘进也不例外。

桑弘羊一听,脸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