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立国传 > 第六十一章 余波(一)

第六十一章 余波(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石遵无奈,只好缓行此诏,再召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来商议。

“如今这个局面该如何收拾?”石遵非常烦恼,现在的邺城局势是异常微妙,稍有差池就会引发一场风暴,所以石遵不敢用强非要石鉴和石闵出兵不可。

“义阳王殿下称病,怕是不愿出邺城。既然他不愿去关陇,也就罢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武兴公。前两日宿卫军与禁军城中骚乱,足见此子的权重和不臣野心。既然他已经知道我们准备夺其兵权,一定会更加怨恨,而且此子勇冠三军,纵横众军,比其它诸王更危险,应当速诛之。”孟准说道。

石遵点点头:“我知道,但是要诛棘奴必须诸王大臣和议稳妥方能行事,否则恐怕谋虎不成反被虎害。”

石遵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棘奴之事可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但是这收复关陇事宜还得继续,关右已失,朝廷不可坐视不管,必须行诏委派重臣讨伐。”

石遵一通胡思乱想,天色很快就夜深了。看到几个兄弟还在那里默不作声,各自喝着自己的酒,石遵不由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本来自己这次是想找几个兄弟商量一下收复关陇的事宜,以便拉近兄弟之间的关系。要是自己这几个兄弟能稍微消停一点,自己也不会如此无奈地倚靠石闵,也不会有这种内轻外重的局面。

算了吧,还是散了吧,看来今晚是和自己这几个是“交不到什么心”了。石遵只好让石鉴、石苞等人回去,一场家宴以冷场而结束。

第二日,石遵把自己的两位心腹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叫进宫来,讨论关陇的事情。

“陛下,我看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不如派武兴公领兵去平定关陇,收复长安吧。”孟准首先说道。

石遵心里不由一亮,是啊,晋军已经占据关陇,可以凭借潼关和河水天险对抗东边的进攻,石闵再骁勇善战,恐怕拿天险也没有办法吧。到时你领兵在外折腾几个月,我在邺城早就收拾好了。只是这石闵领兵走了,这邺城里几个自家兄弟怎么办,没有石闵压制他们,石遵还真有点不放心。

听到这里,孟准和王鸾点头称是,然后低头开始盘算起来,竭力为君分忧。

“陛下,不如将此事委以蒲洪、姚弋仲。此二人本是略阳氐酋和南安羌首,当年先帝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族人十数万于关东,就是以此二人为首领。现在蒲居枋头,姚居滠头,各有部众数万。而且据闻关东的秦、雍流民现在开始相聚西归故里,纷纷汇集枋头、滠头,已经有十几万了。蒲洪、姚弋仲均为时之人杰,更有秦、雍根基,为陛下复关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王鸾说到这里不由声音更加变低了:“据闻蒲洪已有不臣之心,暗遣使者连接江南晋室。如果长留其在邺城左近的枋头,恐怕会生变故。而且蒲洪、姚弋仲素来貌合心离,如果陛下命他们两人收复关右,此二人会互相牵制,更难生变了。”

石遵听到这里,不由大喜,对孟准和王鸾说道:“你二人真是朕的子房、韩信。”

王鸾似乎看出了石遵的心思,开口道:“光是武兴公一人出兵平定关陇恐怕独力难支。义阳王殿下才干出众,堪当大任,而且以前也出镇过关右,应该很熟悉那里的情况,不如请他为主帅,武兴公为辅,定能收复关右。”

石遵一听,觉得正中下怀。义阳王石鉴是邺城中威望最高的王爷,其它几个兄弟隐隐以他为瞻首,要是把他和石闵一起打发了,自己岂不是省事多了。

当即,石遵传诏,命义阳王石鉴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武兴公石闵为太尉,征西大将军,都督关陇诸军事。两人领禁军一万,即日出邺城赴洛阳主持征讨关右。

诏书一下,义阳王石鉴立即卧病在床,而且还病得不轻。虽然石鉴鄙视石苞丢掉了关右,但是并不认为自己能轻易收复关右,就算是打个几年能收复关陇,石遵早就在邺城坐稳了位子,自己还是白辛苦一场,最多还是镇守长安的老差事。而且要是自己万一大败,无功而返,那自己就和石苞一个德行了,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而且这军中和河南没有几个自己人,颇受限制,不去,坚决不去。

而石闵更不会去了,不过他对抗诏书的方法却是另一招了。石遵的诏书刚一下,第二天安阳就出了“叛军”,石闵不等石遵反应,就带着数万禁军出驻城外,说是要去平定危及邺城的叛乱。而部分禁军和宿卫军却在宫外城中鼓噪喧哗,石遵叫人弹压无效,说非得武兴公回来方可定。顿时邺城一片慌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