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传万里 > 第七十二章 李循的音信

第七十二章 李循的音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古至今,大多数人都喜欢以貌取人,不论是以前的察举制还是现在的科举制,对于一个人的外表都尤为看重,而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仅仅包括容貌和身高,也包括字迹,古人认为字如其人,所以到了如今的科举时代,写的字好不好看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赵彦为了科举,对于台阁体这一科举专用字体可是下了很大一番苦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只以台阁体而言,赵彦的字在所有考生中足可以排进前列。

天已经黑了下来,在第二根蜡烛还剩一半的时候,赵彦终于将考试内容全部誊抄到了正卷之上,细细检查一番后,赵彦将卷子放进了收卷官早就备好的木匣子里,接下来将试卷备案,乃至于糊名之类的程序就没赵彦什么事儿了。

一切妥当之后,赵彦心神一松,突然想起自己已经近乎于一整天水米未进了,一摸双唇,却是已经因为干渴而起了皮。

摇头失笑之后,赵彦将炭火点燃,略微吃了些东西,便精疲力尽的盖上毡毯睡着了。

赵彦的本经是《周易》,所以这四道经义题都出自《周易》,赵彦看了看四道题目,不算是太难,便决定先答第一与第三道四书义题,然后答四道经义题,最后再答第二道四书义题。

两道四书义题和四道经义题在草稿纸上答完,赵彦将目光转向了第二道四书义题,学而不思则罔。

破解此题的思路,赵彦在写完第一道四书义题的时候其实便已经有了,南宋的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记载过,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程子,即二程中的程颐,字正叔,是北宋时的大教育家,人称伊川凌先生。

既然有了解题的思路,赵彦剩下的便是想办法用文字来打扮这个思路,使其更丰满更有内涵,让阅卷官看起来更赏心悦目而又能不失其本意。

午夜的时候,赵彦隐约听到远方有人嘶声力竭喊道:“再给学生一根蜡烛吧……不,再给学生半根蜡烛即可,学生就快写完了,求求你们了……”

赵彦蓦地惊醒,仔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发出呼喊的那名士子三支蜡烛都已点完,却还没有写完试卷,然而收卷官与监督的军士们可不管这些,他们一切都要按照考场规定来做,所以坚持收走试卷,那名士子自然不愿意,连卷子都没有答完,在第一波阅卷的时候铁定会被刷下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赵彦笔下工整有序的字也越来越多。

惟学而不求诸心,则昏而无得于己。盖学贵乎思也。不然,宁能免、夫罔之失哉?昔圣人言此之意谓:夫理散于事,非学无以聚之,非思无以得之也……

洋洋洒洒不到三百字,赵彦一气呵成,写完之后从头到尾的审视一遍,觉得这可以算是自己写的最好的一篇八股文。

几张草稿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却方正有序的台阁体,赵彦看了一下外面的天色,金乌已然西垂,再有半个多时辰天就要黑了,赵彦手中的三支蜡烛分毫未动,所以他并不担心时间不够用。

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正卷上的字越来越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