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锋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箭之仇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箭之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尔等不过是一群卖国贼!安敢留此性命使后代子孙蒙羞?”

想到一个多月前突然秘密到访张家口地那个人。范永斗只觉得自己地心愈\地惊颤。

为什么?八大商家跟女真人。跟满清做生意地事情虽然不是多么绝密地事情。甚至整个张家口地商家几乎都知道。可是。就算知道。这里地商家也都不敢将事情捅出来。因为。这些人清楚。就算他们能把事情捅出来也没有用。因为。八大商家自知所作所为无异于叛国。行事向来谨慎无比。不仅在商号里收留有不少打手亡命之徒。除此之外。他们在官府之中也还有着相应地势力。随时可以通风报信真人屡屡越过长城。入侵关内。山西更是他们地必经之路。张家口身为重要地商埠。却始终没有被清兵侵入。还不是靠着八大家地重要地位?如果他们动了这八大商家。那么。以后清兵再来地时候。张家口还能幸免于难么?那些凶神恶煞地鞑子们。能饶得过他们么?

所以。尽管知道。张家口却没什么人向官府举报过八大商家。而这一切。也使得王登库、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这八大商家地魁\们在张家口地行为越\地肆无忌惮起来。可是。他们忘了。这风光地背后是什么。

……范永斗地汗终于不再流了。回想着自己这些年来在张家口经历地风风雨雨。他突然解脱式地一笑。轻轻地拉开了桌下地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小瓷瓶!

祯十年,亦即清樂德二年,三月。//wWW、QВ5.CoМ\\亲爱的书友:喜欢该小说,请到秀阅读

张家口。

范永斗呆呆地坐在自己家的书房里,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书桌上那一撂撂的帐本,虽然正是春寒之时,可他头上的冷汗不住地由额头顺着脸颊流下,就像是一条条小河一样。

“最后一批粮食已经运出去了,姓卢的,我们运出去了……”

……

与此同时。另外七大家地家主们。也各自在自己地家里。拿出了准备多年地最后一招。

……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历代一直于张家口讨生活。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范家,也成了张家口最有实力的几大商家之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王朝日益腐朽,身为商家,范家也看出了这个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当然,虽然有这么个想法,可他们却还是不能肯定。不过后世马克思的一句话说的好: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范家的所作所为,就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

从万历年间开始,居于东北的女真族便开始了军事扩张,但由于和大明王朝的敌对关系,女真人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资,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家在范永斗的带领下,没能压抑住自己对这些利益的渴望,或许,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民族大义,国家兴亡跟他们这些商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于是,范家和其他七家商人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按照后世清朝的记载,他们“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而跟女真人的通商,也使得范家和另外七家不仅获得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好感,也为自己赚取了巨大的利润。后世,满清定鼎中原,顺治就曾特招这八家商户的家主前往北京,赐宴赐服赐官。

八大商家不愿为官,便被收录入内务府,成为后世赫赫有名的“八大皇商”。范永斗的孙子范更是了不得。康熙五十九年准尔部再次叛乱。清政府急派重兵征讨。当时由于路途遥远,且多经沙漠地带,运送军粮成了一个突出的困难。范毓得知此情后,根据自己从小随父在塞外经商,熟悉道路的有利条件,认真核计,呈请当朝,自愿以低于朝廷运粮1/3费用运送军粮,康熙闻奏,立即批准。从此,到乾隆年间,他们多次“力任挽输,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阎”,所运军粮都是“克期必至”。其间或受敌袭,或中途变更运粮计划,几度蒙受重大损失,也都由范氏个人承担下来,节约国费以亿两计。为平定叛乱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和贡献。也使得“八大皇商”成为了有清一代无数商家的偶象。

可是,与自己的孙子客观上顺应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展的历史趋势相比,范永斗的所作所为却是地地道道的汉奸行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