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烟云 > 第一章 秋声 (三 上)

第一章 秋声 (三 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洵今天心情本来就差,起先还能强打着精神听云姨痛陈家史。到后来,好不容易把王家的历史复习了完整的一遍,偏偏云姨还不肯放过他,话题一转,又扯起同一坊子里隔墙牛家那个中了进士的大公子,年青青地外放了刺史如何风光来。这下,王洵可是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打了个哈欠,笑着说道:“朝廷的差事,哪就那么好做的?那牛家的宅院,我记得当年是姓程的吧。程叔祖身为大将军,手握重兵,天后还不是一道圣旨,就把他给砍了脑袋?程家人坐牢的坐牢,逃走的逃走,偌大家族转眼树倒猢狲散。早知如此,他当年何苦那么卖力替皇家玩命?”

程、王两家本为世交。当年程家的第一任家主名振公和王家的第一任家主相如公乃刎颈之交。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可到了二人的儿子这辈儿,就因为一家蒸蒸日上,一家不思进取而疏远了。但是到了最后,不思进取的王家依旧住在崇仁坊,锦衣玉食。程名振的家族却因为其子大将军程务挺站错了队,在武则天当政时烟消云散。

这个血淋淋的事实,虽然隔得年代稍远了些,云姨却无法否认。楞了一下,强笑着辩解“哪就那么危险了?如今圣上又不是当年的天后,心里一直怀着慈悲。自从他即位以来,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那是把该杀的人都杀干净了。皇上要是心软,当年早就被太平公主给剁了!况且皇上他老人家虽然不爱杀人,当朝李中书可是有名的三眼马蜂,人都说他嘴里抹着蜜,肚子里藏着根针。凡是得罪了他的人,能立刻死掉,都是上好的结局!”

住在崇仁坊的人家,消息都比较灵通。云姨平素跟一群女眷交往,少不了听人说些官场轶事。中书令李林甫独占相位十数年,所有政敌都被他逼得痛不欲生。因为其年老眼花,看东西需要举着个水晶磨制的镜子,因为落了个三眼马蜂的绰号。可女眷们也就是跟非常熟悉的人私下里叫一叫这个绰号泄愤,谁也不敢大声。唯恐万一传到李林甫耳朵里,自家男人转眼就身败名裂!

说罢,不再理会宇文至的哀求,跳上坐骑,打道回府。

虽然把话全说开了,但无端被知交好友骗去当打手,他还是觉得很不是滋味。因此也没心思再去招惹白荇芷,带着几名贴身健仆,径直往自己家里赶。

此际时令已经到了仲秋,天色暗得很快。待一行人来到崇仁坊的祖宅,各家各户的门前已经挂起了灯笼。明晃晃的一颗挨一颗,五颜六色,把天空中星斗的光辉都给比了下去。

王家的祖宅只有五进,规模在崇仁坊这一带不算太大,但胜在历史悠久,风水吉利。据说此宅乃北周初年所建。后来经历周隋相代,又经历隋祚唐承,到了高祖武德年间,被王洵的曾祖父王蔷给买下,一直传承至今。(注1)

也许是在隋末杀人太多的缘故,王家的人丁一直很单薄。所以也没人跟王洵的祖父和父亲提出分家要求。而王洵的祖父和父亲又都是知足常乐的性格,这么多年来,爵位只降不升,故而也找不到机会光大门楣。不过这样也使得王家躲开了“永昌”、“天授”和“景云”年间那些错综复杂的站队,始终得以平安。不像崇仁坊内的程家、许家和高家,如今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茬主人,只有房梁上的燕子年年如故。(注2)

“可,可你现在只是个子爵。若不立些实实在在的功劳,下一代就只是个县男。若是朝廷哪天突然清查地产…….”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什么时候轮得到我?您没见连当年力主清查地产的马老公爷,他家的田地如今都在千顷之上了么?”真的认真起来,王洵嘴巴远比云姨好使。旁征博引,将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你阿爷当年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得替他将你培养成才…….”说王洵不过,云姨就又祭起了杀手锏。提起王洵依旧故去多年的父亲,她自己又忍不住心里凄凉,眼睛一红,愣愣地落下几滴泪来。

到了开元末年,王洵的父亲子稚公终于意识到,朝廷又恢复正常了。自己的家门如果再不出一匹麒麟,恐怕到了曾孙那辈儿,就要重新成为庶民。所以才高薪聘请名士,来王家指导儿子成材。怎奈王子稚本身就是个不拘小节之辈,所交的朋友当然更是一个比一个放任不羁。因此在教导王洵之时,也是低标准,宽要求。故而王洵从小到大书没少念,名师也没少拜,却学出来一个文不成,武不就。只能在伙同一群贵胄子弟称雄东西两市,却没半分本领可以卖给帝王家。

好在此刻天下承平已久,很多高祖在立国之初定下来的老规矩,官府执行起来已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王洵头上虽然只剩下了个子爵的帽子,家中的田产却膨胀到了其曾祖在世时的好几倍。借着父亲生前打下的好人脉,他还跟胡国公秦叔宝的后人秦国桢,秦国用两兄弟、郢国公宇文士及的后人宇文至,高唐县公马周的后人马方等,合伙开了常乐坊,百胜关两家京师中赫赫有名的斗鸡场。此外,东市上的临风楼,锦绣轩,宝昌源,等若干生意兴隆的酒楼,绸缎铺和典当行,幕后的主人也是王家。

守着这些几辈子挥霍不完的田产和店铺,王洵的小日子就过得甭提有多滋润了。卖地方官员一个情面,所有店铺他从不亲自去巡视,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掌柜的上门交代最近的具体经营状况。他父亲的小妾云姨本身就是商户人家的长女,天生一双可以明察秋毫的慧眼,因此王洵的父亲虽然已经去世了四、五年,王家的生意却是越来越红火。

每年大把大把的铜钱被云姨赚进来,又流水般经王洵的手撒出去。王洵王明允在长安城内可谓混得风生水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一直无缘步入仕途。云姨掌管家业时,借助其父亲遗留下来的人脉,给他安排了好多闲差。都被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给混丢了。如今换了他亲自管家,更是不求上进,压根不想往仕途上走。害得云姨天天追在他身边念叨,说自己没完成王洵父亲的嘱托,愧对王家列祖烈宗。

今天王洵回家比往常早,云姨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当然不肯轻易错过。随便找了个由头,眼巴巴地赶过来跟王洵一道吃晚饭。米没咽下去几粒,嘴巴张开了却再没停下。从王洵父亲子稚公当年在世时如何望子成龙,一直说到王洵曾祖相如公如何艰难创业。好在王洵的曾祖王蔷王相如出身实在是寒微得很,往上代只能追溯到生父赶脚苦力王三柱和祖父庄稼汉王五斤,否则,这家史的话题说到后半夜也甭想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