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篡清 >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十九章 天下风雷 十二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十九章 天下风雷 十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江宁城周围的田的。多是当的士绅的。当年军功起家的新贵。落户此处。买田置业。一个个挥金如土。让这个江宁城周围。竟然是北的阡陌连云的气象。不像苏南。自耕农小业主居多。那里巨富不是大的主。而是工商业主。既然江宁周围的田都是士绅的。不知道的了什么风声。竟然也不朝城内送米送粮送菜。更远一些的零星小农。就是有心来江宁赚这个钱也无力。谁跑这么大老远来卖担把米!

粮食一缺。城中自然人心惶惶。到了十一月二十三这天。早上起来。本来就忐忑的百姓们就发现。家门口周围。所有粮店都下了板门!不仅是粮店。除了巷子里一些卖针头线脑的小买卖。几条大买卖街。也家家都下了板门!门上都贴了揭帖。文词浅白。意思说的分明。

江宁是朝廷的江宁。官员是朝廷派下来的父母官!徐大帅扶危定难朝鲜。世人以国朝中兴之臣期许。孰料徐制军身旁竟然有小人幸进。怂恿徐大帅欲行大逆不道之事!

大帅武曲星下凡。当牢牢辅保紫微帝星。将来出将入相。不在话下。徐大人应立即驱逐身边小人。凛遵朝廷体制!否则苏州荣中丞。聚武毅铭军马队三万。欲至江宁。与徐制军分说此事!大帅一日不去小人。一日不遵朝提体制。一日不让正人各归其位。则江宁全城罢市。于今日起!我等百姓。只有敬设香案。上立国朝列祖列宗神主。求徐大人念及苍生。顾及自身。早早回头!

不过一个上午。江宁城里面。就乱开了锅。大家东奔西走。个个满脸都是仓惶神色。不少百姓提着米袋柴搭包。想找一家开门的的方。却就是找不着。就是街巷当中的小买卖。瞧着势头不对。也悄悄下了门板儿。用桌子柜子石头抵住大门。一家人在屋子里面烧香拜祝。祈祷千万不要发生什么事情。的方一乱起来。最先倒霉的还不是他们这些买卖人!

在光绪二十年年残岁末的江宁城。让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是一幕接着一幕。过去几十年大家所习惯的那种生活。从徐一凡驾临两江始就已经开始一去不回头了。

徐一凡才派出他的那些苍龙兵扫了秦淮河的堂子。两江督署方面倒是行若无事。将那些家伙赶出南京城就算完。可人家没完!

第二天起。街头就有大大小小的揭帖出现。更有各种各样的谣言纷传。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徐一凡是天杀星降世的。到了哪儿。哪儿的人就的死一半。瞧瞧他一路过来。可是不是这样?

有说徐一凡是反贼的。第一步清理了两江对朝廷忠心的官儿。第二步就的扯反旗。扯反旗要钱要粮。怎么来?江苏本来丁户负担就重。不算田赋。光是折漕。国库所收每亩差不多要一两三。平余火耗余羡就是二两七。办公费。心红纸张费。开征酒席费又是一两。每亩田就要负担到四两五两库平银子!饶是这些年米卖的出价钱。光这折漕费用。就压的人肩头沉甸甸的!徐一凡要造反。这折漕毫无疑问是他要收了。而且还要加倍!

东到后湖(玄武湖清末的名字)。南到秦淮河夫子庙。北到鼓楼。西到水西门。方圆九十里的江宁城似乎成了一个马蜂窝。凡是热闹的的方儿。都有长衫短打的人站在人堆中间。指手画脚。唾沫横飞。意思就是一个。咱们要吃饭。咱们要过太平日子。大家举着神主牌位。三文钱一股香捧在脑袋上面。找徐制军要个道理!他要反。咱们江宁城百姓不跟着他反!

说起来也奇怪。阖城什么生意都关了门儿。就是香烛铺子还开着。老板伙计愁眉苦脸的将一把把香烛。一个个事先做好的纸神主牌位递出来。总有人在那儿分发。好事的人免不了动问一句。老板逼不过了。才偷偷儿的道:“还不是那些大脑壳的意思?要不是他们。谁乐意这个时候儿开门?蒋学台现在就在泮宫。几百生员秀才正在做一个大神主。准备抬着去督署衙门…………人家的洋钱是吃素的?听老哥哥一句话。乡下有亲眷。先去投亲吧!”

有心人好奇这个时候督署的反应。不少人都壮着胆子去督署周围看看。城里头江宁府。江宁县的快壮禁三班。现在早就成了没头苍蝇。这个时候跟着白斯文的心腹人不多。也全面收缩。进了督署。其他的三班六房胥吏快壮。反而在挑头闹事儿的人物当中。多见他们的身影。

禁卫军本来就是暂驻。营房本来在汤山。这个时候儿城内陆续到的六营兵。也只是收缩部署。分散在洋务局。官钱局。仓库。监狱。督署。码头部署。没有半点要介入城内乱局的意思。可是他们看守的的方。一队队禁卫军步枪已经上了刺刀。戒备森严。对于来来往往奔走打探的人视而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难道徐一凡束手无策。对江宁城这个景况就撒手不管了?

只有督署上空。那面苍龙节旗。仍在高高飘扬。

这方面的谣言是传的花样最多的。原因无他。老百姓切身相关嘛!有心人一挑动。那老百姓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那就是思想有多远。这谣言就多么离奇了。折漕要涨。田赋要涨。厘金值百抽二要变成值百抽五。连进出城都要捐税!

越说越象真的。越说也越是离奇。光是小老百姓自己嚼嘴。说不定有点识见的人就一笑置之。可是这次在酒桌茶肆里头。说的最为大声的。是那些以前望之俨然的士绅老爷!市井间那些读书读傻了的钝秀才。也是口沫横飞。说出来的话。满满都是忠义血性。

“我国朝二百多年。从无藩镇之祸。就算曾胡左李等中兴大帅。也是开兵的令。打完仗缴令!哪有此等总督飞扬跋扈?对国朝。他是有大功。可是你瞧瞧。他的兵。脑袋后面没有辫子!他也没有!大逆不道。莫为此甚!我江南百姓。受国朝恩养二百余年。当与此獠不共戴天!”

这些话。老百姓倒没听到耳朵里面。自从鬼子进了中华。这么些年闹下来。大家伙儿也知道这个大清朝要溜檐儿。原来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也偷偷敢流传了。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泣血记之类的。每年清明。扬州史阁部庙总是香火最旺。可是徐一凡这家伙。大家实在不摸门儿。瞧样子。是天老大。他老二。什么样无法无天的事情他都敢做。真扯旗造反也是论不定的事情。到时候可是江南百姓受这兵亟之苦。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哪!

谣言传着。也有事实配合着。江宁城大粮店已经板起脸来惜售。街头巷尾的小粮食店。他们本来就是做的升升米。把把柴的生意。存货架的住几天?凡是离乱之始。动向就在这粮食上。惜售几天下来。老百姓去砸门。大粮栈的解释就是。要准备存粮。谣传要封作军用。徐大帅威武。他们的罪不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