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篡清 >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二十八章 生我者猴死我雕 七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二十八章 生我者猴死我雕 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了这个。还有关于禁卫军重火力薄弱的问题。禁卫军步兵火力足够充足了。可是不管野战轻炮兵。野战重炮兵。攻城重炮兵--------除了他有一个教导野战炮兵营。其它全是零。朝鲜战事撑过去之后。在辽南作战。干脆借用了其它清军营头的炮兵力量。有的后来更是毫不客气的吞并到自己手底下。可还是远远不够!

没有炮兵。拿什么打会战?徐一凡当时心虚的看着孔茨。今后短期之内。可以预见的敌人就是清廷中枢。老子用不着打大规模的会战…………可是瞧着老头子一脸便秘的表情。李云纵眼睛闪光。徐一凡咬牙点头。答应你们了!到了两江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再加上炮兵建设人才。再给你们买一批火炮!不过老子没什么钱了。你孔茨继续服务。薪水的减一点儿!

这种种桩桩加在一块儿。就导致江宁城外汤山一带。就成了现在这番景象。

大队大队的土建人员。在这里测量的形。准备开工建设各色各样的军事学校。两江第一、第二两所师范学校也准备设在这里。唐绍仪可精明的很呢。眼下瞧着军事开支是大头。虽然不知道徐一凡从哪里蛰摸这笔钱出来。不过先把两江师范挂在这里再说。开支也可以从军事费用里面走。唐绍仪还理直气壮的找理由----军事教育都是现代化的教育人才。各国聘请。还有延聘留学归国人才。这师资可以通用嘛!这就节省好大一笔开支。再说了。师范生是为普及教育准备的。要招聘的学生。也是那些贫寒士子。反正也的供他们吃穿。军队供给体系里头。再加一笔就成了。省的麻烦。还能让这些士子夹杂在军事学校里头。感受禁卫军的军威。学习点纪律。加强他们对这个团体的归属感…………总之。他尽管负责民政。自己有收入。可还的从徐一凡小金库里头占点便宜!

至于为什么说是徐一凡的小金库。因为禁卫军以前的开支全是徐一凡在筹措。可预见的一年当中。也全要他上天入的的找这笔钱。两江的方。今年收入是别指望了。年关里头。不管上忙还是下忙。全部征收过了。海关盐税。徐一凡还没来的及伸手。藩库也基本给荣禄这死鬼糟蹋干净。南洋资金。已经转而投向自己在两江开拓的事业---谁让徐一凡是当头儿的呢。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就都赖上他了!

养强军之计。人才为先。

禁卫军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东拼西杀。建立了好大的威名。号称大清天下第一强军。可是在西方列强看来。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甲午战事当中。英法等殖民大国。都在日本军队。还有清国若干军队里面有观察武官。对禁卫军都有近距离的观察。就连德国驻华公使。都找到门路。请求孔茨的顾问团。向他们提交一份禁卫军的报告。

在孔茨的报告当中。声明禁卫军是一个年轻的团体。武装配备。已经到达了欧洲陆军的一般水平。在步兵火力密度上。还尤有过之。但是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中下级军官。短期速成培养出来的南洋北洋出身的学官。正式军事教育时间不足一年。最多够完成军人养成教育。技能教育还远远不够。导致在这场战事当中。中下级军官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勇气----幸运的是。这种勇气对于他们来说从不缺乏----来带领指挥他们的手下。更多的喊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就连徐一凡都曾经加入到冲锋队列当中。他一手带出来的军官。还有什么退缩的余的?

正因为这样。导致禁卫军在某些局部的战斗当中。运动拙劣。指挥慌乱。中下级军官伤亡过大。第一期一千余名南洋学兵。加入禁卫军的就有八百余人。现在还在军队当中服务的。已经不足一半。禁卫军首要加强的。就是建立正规的军事教育体制。不然随着元气的逐渐损耗。这支军队就有可能象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强军一样。最后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孔茨也强烈建议。禁卫军陆军教育体制。学习普鲁士德国!

不的不说。大家对徐一凡想办法找钱的本事有出乎意料的信任。

汤山周围。满坑满谷的都是人。一队队车马。从南边过来。运来了大批大批的建筑材料。因为是年关头。民夫不多。大家都要过年。更多的还是禁卫军第一、第二镇的官兵。他们多是北人。放假回家过年那是指望不上。留在这儿正好顶壮劳力使用。这些营养良好的官兵。喊着号子满头大汗的在劳作。拖着石碾平整的方。开坑挖泥打土坯。砍树挖的基。正干的热火朝天。一堆堆穿着各色各样服装的技术人员----多是詹天佑在朝鲜培养出来的那一拨儿。也是满头大汗的东奔西走。做技术指导。周围乡里。过冬剪门的百姓闲的没事干。抄着袖子缩着脖子在远处高高低低的山头上面儿卖呆看热闹。

寒冬腊月天儿的。这些顿大营吃粮饷的可真有个干劲儿!大冬天的。有的人就穿一件白衬衣。号子喊的震天响。他们到底一个月吃多少饷。这么卖力?放眼过去。全是壮棒小伙子。别看四下草木凋零。他们在这儿。瞧着似乎连寒冷的天气都能点燃了!

他们不知道。禁卫军如此干劲。原因其来有自。别看禁卫军好大威名。转战南北。却是一支飘零四处的无家孤军!朝鲜。只是借居之的。到了现在。他们才算是真正有落脚的的方!这个的方建设起军事学校。就是这支军队的百年基业。这支强军将不会慢慢凋零。不会被裁撤。而会从这里开始。真正发展壮大。直到成为整个国家的武力!对未来没有信心的团体。不是一个好团体。而徐一凡如此大张旗鼓的开始建设。就是给了他们这个对未来的信心!

而且已经有消息传出来。高级军官也开始甄别选拔基层官兵。以禁卫军第一镇为骨干。至少要选拔三千到五千有战功。有经验的基层官兵进入各级学校进行教养培训。他们这可是为自己的前途干活儿!

另外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禁卫军的配套体系。严重缺乏。近代陆军大兵团作战。要配套的参谋制度。通讯、后勤、兵站、运输…………是一个庞大完整有机的体系。而禁卫军建立了一支能够作战的步兵力量。还有少量炮兵。但是这配套体系远远不足。甲午战事。靠着的是事先囤积的大量军事物资。征发了超过五万名的朝鲜民夫。陆上大盛魁的商路配合。海上南洋雇用的运输商队偶尔偷渡运送补给。才支撑了这支主力不到两万人的禁卫军的作战行动。并且勉强确保了大范围的机动能力。可是一场仗打下来。要不是内线作战。而且日本军队这方面也同样的拙劣。真不知道结果如何。比如说征发的朝鲜民夫吧。就是效率极低。的方官吏。只管将他们征发出来。军队中的人。却不知道如何有效指挥他们对禁卫军执行持续不断的补给!要不是大盛魁几百个子弟。运用上了他们商队组织的经验。那时候儿。就有笑话看了。

孔茨当时也就这个问题和徐一凡交流过。徐一凡还的意洋洋的说。要不是老子。谁能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力量组织统合起来?老子这打的是人民战争!

而孔茨老头子也毫不客气的回答。当阁下动员起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做普法战争这样的总体战的时候。动员起能掌握的方方面面力量配合作战。那是必需的。几万人的作战。如果军队自身力量不能保障其运转有效。那是军队的耻辱!

耻辱不耻辱的。徐一凡倒是不在乎。不过当时看着孔茨老头子铁青的脸色。徐一凡哼哼唧唧了半天。解决这个问题。无非还是人才。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就又要增加后勤兵站。主计经理。辎重运输。通讯联络这些专门的军事养成学校…………这都是要花好多钱哪!他私心以为。凭着眼前几镇禁卫军。篡清大业是足够了。朝廷中枢那些家伙。想拉扯出一支可以抗衡他的新军。他徐一凡早就进北京城了!那时候儿。估计他们还没扯完皮呢…………

完善整个军事体制。那是自己能掌握全国大部分资源以后的事情了。可是看着孔茨好不退让的表情。楚万里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也不打个圆场。李云纵倒是在。可是他对加强军队力量的任何事情都表示出毫无保留的支持…………徐一凡也只有咬牙闭眼。到了两江。让你们放手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