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256章 重炮出世

第256章 重炮出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时唐波正向赵与芮介绍新火炮的数据。

“长一百七十八,围二十三,内径十二,倍径十二。”

赵与芮一听这数据和以前的炮都不一样,疑惑的看向唐波。

唐波赶紧向他仔细介绍。

27式火炮和以前的有几点不同,首先是看围和内径数据就知道,炮壁加厚了。

这证明炮弹威力还是不够。

火炮营钱大青称,如果火炮口径再大些,射程再远些,一炮下去,可以撕出一条长长的血路,杀伤力能倍增。

这需要更大更重的炮弹。

于是更大更重的火炮,就被提上议程。

赵与芮开始的想法,主要是为了野战考虑,太重的火炮,马车无法装卸。

加厚炮壁是为了耐用。

章丘大战,现场最快有人五分钟左右打一炮,最慢的约八分钟左右。

基本打一炮后,骑兵就已经冲到面前,第二炮只能往敌军后阵打。

当时大伙为了杀敌,尽量加速打,但连续的发射,炮管很难冷却,容易损坏。

如果用五分钟打一炮的速度,连打到七八炮,炮管就可能会变形。

他们造的四轮马车,正好装下250斤的火炮,还能同车装些炮弹和火药,满载是四百斤,用两匹马拉,速度比较快,遇到难走的路,再让兵士推下,也不用民夫,适合长途行军。

火炮再重,就无法用马车装卸,只能拖在后面,那需要更多的人来推,行军速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不过考虑到明末时,后金经常拖着几千斤重的火炮到处跑来跑去,赵与芮决定也打造千斤重炮。

明末的火炮又大又沉,火药配方还不标准,就这样号称红夷大炮的威力还是非常惊人。

但明末的红夷大炮要用四头牛来拉,因为炮不多,赵与芮炮太多,只能用马拉,所以重量不能太沉,最终打造了一千两百斤的重炮。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