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六百二十章:“镇”西卫

第六百二十章:“镇”西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今凡五十年间,以募兵成军,未能再出现另外一支戚家军,募兵提升的官军战斗力有限,却造成卫所与募兵的管理更加混乱。

可以说,募兵制于军屯制共存,却未能出台成文管制,是卫所制彻底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权利交错,一人多管,一地多管的情况,这些都是朱燮元了解到的情况。

可以说,眼下中原各地卫所的军屯情况,已经十分复杂,极难处理。

镇西卫就是如此,当地卫所世袭军官一面募兵,一面保留军屯,权利极大,但却未能对官兵战斗力的衰退,有任何限制作用。

但实际上,这本操典如今只适用于直辖于皇帝的畿辅、九边及辽军,在中原各地的成片卫所,不过是一纸空文。

上至文官,下到督管的武将,没有人会去真正按照这本操典来训练军士。

山西镇西卫、宁武卫驻于内地,明初以来兵事较少,世袭的卫所军官几乎不谙兵事。

嘉靖年间,沿海一带倭寇横行,卫所官兵的战斗力还不如村中农夫,明初设置卫所的作用几乎不见。

基于抗倭需求,嘉靖皇帝不得不接受名将戚继光等人的建议,在全国各地有限的卫所实行募兵。

军户的生活依旧苦不堪言,募兵而成的营兵也没有根本上的军饷及有司管辖。

营兵经过最初戚家军的辉煌以后,很快退变成了战斗力只稍高于卫所兵的弱旅。

募兵初开,出现了几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浙江戚家军便是最为人所熟知。

戚家军使用募兵,先后平定沿海群倭,击退俺答犯境,大小上千战,未曾一败,被誉为当时第一强军。

如今勇卫营的大将戚金,便是正统的戚家后人。

然而,募兵只是临时开放,除几支强军昙花一现外,便再无任何有用之资。

终嘉靖一朝,并没有出台成文对募兵有效官制,各地军官以成例效仿行之,地方官府毫无管理的办法及手段。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