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八百五十章:烦恼与迁都议论

第八百五十章:烦恼与迁都议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帝国开发南方并不是说不重视中原其它区域,只是考虑到中原等地已经耕作数千年,当地的土地持有也没有多少让国家又规划的空间,毕竟总不能将所有土地收为国有再另行分配吧?一旦真的进行土地收为国有的事情,就该是无数人站出来拼命,那个时候就该又是遍地烽烟,所以哪怕是没有南方的气候适合作为产量地的因素,光是土地的规划考虑上除了遍地都是国有土地的南方就没什么其它地方好选。

另外,除开针对南方的产量地开发,吕哲也没有忘记辽东以北那片有个地方叫黑龙江,那一片区域可是有着数千里的平原,黑土地肥沃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更加别提那边有砍伐不绝的森林,更有埋藏在地下的无数矿产。

说到矿产,经过两年的努力考察和探索,草原上果真发现了一个巨型的铁矿,最奇怪的是该座铁矿不少是不需要开采天然暴露于外,浅度开采能够获取的量也十分庞大,考察人员回报的时候有那么一句话,说是胡人放着天然宝藏不会利用什么的。

吕哲有计划过在草原建立兵工厂,他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才从一些参照物上瞧出来,原来发现矿产的地方其实就是现代的包头。不过不管是叫什么,他之前制定的计划总算是有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就在于有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应不应当而已……(未完待续)

未来的二十年内,“枫叶”形状的版图估计是不会有什么改变,毕竟吃下多少就应该消化多少,不应该是没有消化之前继续扩张,到时候要是因为“吃”太多导致消化不良,那真的是有点搞笑了。

估计会是在二十年之后,帝*队会从西域踏入中亚区域,也会从海陆双条路线入侵印度次大陆,那时候帝国版图该是什么样的形状就真的不好说了。

恰恰是因为帝国的疆域有一个扩张目标,帝都的选择上也就出现更多的声音,建议迁都长安不过是其一,更有建议迁往齐地临淄或是迁往韩地洛阳的呼声,最为奇怪的是竟然有人说出应该在雁门或是代郡选择一地建都的话。

有人建议迁都,那么自然也会有人反对迁都,特别是吕哲麾下的利益集团中有不少人是出身南郡,出身南郡的这一批人已经享受到来自靠近帝国行政首都的好处,怎么舍得放弃?因此出身南郡的那批人反对最为激烈,南方长沙郡、衡山郡、庐江郡……等等在长江流域、长江以南,乃至于是岭南、南亚那边的各郡也都提出反对意见。

说实话,大多人不会去思考帝国首都在哪里是正确的,他们只期盼能够离帝国首都更近一些,历史上有无数个例子说明一旦所在地离首都远,那么不但是远离政~治中心,其实受到来自于中~央的关注也会减少,对于发展地方或是官途上都处于相对不利位置。

最开始的暴乱是从南郡的夷陵开始,随后蔓延到天下各地,战乱最先被平息的也是夷陵,随着吕哲的崛起更是以他所在的位置不断地熄灭战火,一直到他将长江流域大部分郡县纳入统治,长江以南也全部占领,中原以及各地还是战乱不休的状态。

新一轮的人口普查中,长江流域的人口占了帝国总人口的其中三成,长江以南的几个郡占了其中的三成人口,只有不到四成人口是处于中原、秦地、辽东。

人口的分布很奇妙,那还是因为最先平息战乱的长江流域和以南吸引了中原等地区相当多人口的迁徙,又因为生活稳定吕哲统治疆域下的人口是增长而不是减少状态,结果就是原本人口稠密的中原变得人烟稀少,另外那些人口本就稀少的变得更少。

帝国有着自己的人口分布规划,未来的几年内还会继续鼓励人们前往南方,那是因为中枢经过观察和考量,计算出南方开发将会对帝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旦南方的几个地区成功开发起来,可预计作为巨型产量地的地区不会少于七个,如长沙郡绝大部分区域(既现代湖南),如岭南(含侵占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的局部),如黔中那片开发一部分的平原,等等地方将会成为向帝国各地输送粮食的重要地区,因此像划定的开发区迁徙人口很有必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